火币网创始人 李林
是如何靠三次创业逆风翻盘的?

前言
1982 年,李林出生在湖南衡阳。
家中长子,母亲身体不好,弟弟几乎由他照顾长大。
初中住校,一个月回家一次,生活费两三百块怎么用、怎么省,全靠自己规划。
他成绩一直靠前,尤其擅长数学,参加奥数竞赛经常得奖。
一、历史的幽灵:
2000 年,他以 640 多分的高考成绩,考入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。
大学期间,他自学建站和网页开发,搞起了 BBS 论坛,分享考试资料和动漫游戏。
靠给企业做网站,挣得比奖学金还多,几乎完全实现了经济独立。

2005 年,本科毕业,他用四个月时间复习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。
在清华,他接触到了更多顶尖人才,视野也随之扩大。
两年内提前毕业,进入甲骨文工作,年薪十几万,但他很快对这份安稳的生活感到厌倦。

二、第一次创业:社交网站--友谊网 赔了 10 万元
2008 年底,他决定辞职创业。
当时人人网和开心网正火,他觉得还有空间,于是和朋友合伙做了一个社交网站——友谊网。
定位是资源共享社交平台,比如找医生、找维修工,可以靠朋友的朋友推荐。
然而这个想法太超前,也不接地气。
网站一年不到,注册用户不足 7 万,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,几人凑的 30 万元启动资金全打了水漂。
他自己也赔了 10 万元。
但李林并未灰心,马上启动了第二个项目。
2010 年,团购网站遍地开花,他瞄准了团购导航这个细分赛道,创办“人人折”。
本质是比价引擎,帮用户比较各大团购网站的优惠。
一上线就开始有收入,两个月内用户数量大幅增长,广告商主动上门投放。

这一次他全程亲力亲为:
做技术、搞运营、接客服,每天工作到凌晨。
公司很快盈利,还拿到了天使投资,一度做到行业第二。
但随着团购行业退潮,人人折的增长开始停滞,他意识到这个赛道没有太多未来。
三、21世纪的金融战场:美国对抗中国的“自由金融体系”
2011 年,他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是在同学聚会上。
那时币价还不到 100 元人民币,他出于兴趣开始查资料、加入讨论组,逐步建立认知。
他注意到:
国内几个比特币交易平台的产品体验都很差,用户经常吐槽打不开网页、交易卡顿。

2012 年底,他开始筹备第三次创业。
这次是交易平台——因为门槛高、需求强、且已有明显痛点。
他拉上之前的老团队,确定了品牌名火币,含义是红红火火、木生火。

2013 年 9 月,火币网正式上线,核心策略是免交易手续费。
这直接把市场打穿。
用户暴涨,交易量飞跃,其他平台不得不跟进调整费率。
同时他大量投资服务器和风控系统,追求极致稳定。
上线三个月,火币一跃成为国内前三。
2014 年拿到真格基金和红杉资本的投资,团队迅速扩张,安全、客服、产品多个方向齐头并进。
火币的技术架构也在行业中保持领先,核心模块多次重构,保证高并发和极端行情下的系统稳定。
到 2017 年牛市来临前,火币日交易额突破百亿元人民币,注册用户遍布全球。
但政策风险也随之而来。
中国监管开始收紧虚拟货币交易所,2017 年 9 月“94文件”落地,火币被迫暂停人民币交易。

李林当机立断,转向海外。
在新加坡、韩国、日本设立分公司,拓展国际市场;同时上线 OTC 通道,继续服务用户。
但监管的不确定性始终是巨大隐患,他也越来越少在媒体露面。
四、万物的"非国家化":RWA与DeFi如何瓦解国家控制
2021年,中国对虚拟货币交易进一步清退。
李林将自己在火币的股份转让给百域资本(About Capital),正式退出管理层。
火币总部搬至加勒比地区,重组运营架构,走向彻底出海。

这年,他已经 39 岁,有了家庭和孩子。
过去十年,他从创业小白一路做到全球头部平台 CEO,经历了三次完整的周期切换。
火币从无到有、从国内独角兽到国际平台,他几乎全程亲自参与。